过去几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维持了20%以上的增速,而随着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以及消费者对健康农产品需求的增加,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很多行业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市场、企业的高速扩展,制约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五大问题待解决。
1、冷链体系尚未建成。目前,我国大约85%的肉类、77%的水产品、95%的蔬菜水果在常温下运输销售,每年仅果品腐烂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1.3亿吨,经济损失严重。就发达国家而言,加拿大已经形成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蔬菜物流损耗仅为5%。我国冷链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冷链设施相对陈旧。近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我国冷链物流主要集中于铁路和公路运输。截至2011年,全国共拥有6152辆铁路冷藏车,不足铁路货车总量的1%。公路冷藏车保有量在5万辆左右,仅占货运汽车的0.3%。从运输情况看,受我国铁路资源等因素限制,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冷藏运输难以协同,严重影响冷藏运输效率。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是以食品生产企业为母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独立第三方物流公司共存并进。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占20%左右,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行业竞争力。此外,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4、冷链系统标准化有待完善。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已达近200项。但是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由部门、地区条块分割管理,制约了冷链物流各相关行业标准化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目前,我国冷链管理部门除了国家统一的标准管理机构外,还有交通、铁路、民航、卫生、信息等代表政府的行业部门。而冷链物流行业涉及的各个产业技术组织、科研机构,则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各个行业中,这样就造成相互之间难以交流和配合,不能形成统一的规划。
5、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下。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硬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较普通货物具有较强的刚性要求,对于信息化的配置和运营人员的管理水平、应急处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我国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冷链运输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运营人员大多数从普通物流转岗而来,不仅对产品特性不熟悉,而且对于冷链物流的运营要求掌握程度低。因此,冷链物流应急预案能力亟待提高。
一系类问题的暴露,给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我国生鲜电商企业盈利者凤毛麟角,但两万亿元的市场预期还是吸引了众多冷链物流企业进入该领域跑马圈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指出,我国冷链物流领域存在四大机遇。
一是信息化。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高,订单多为计划性订单,可为客户提供大数据预测服务。“据冷链委了解,大多数企业仍依靠电话、邮件接单,必须转型。具备接单系统后,才能向大数据分析迈进,进而为生鲜电商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二是终端化。依靠“微仓宅配”的方式,快速进入二三线市场。“传统物流企业若想进入生鲜电商行业,建议在二三线城市建设面积在几百平方米的微仓,这是生鲜电商企业从一线城市延伸至二三线城市时最需要的设施。”
三是标准化。在产地进行初加工,减少浪费,降低损耗。“物流企业若有分拣能力,可以在产地建设农产品分级加工中心,为生鲜电商企业提供外包服务。目前,顺丰、黑狗等企业已涉足这一领域。”
四是服务专业化。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品质化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回归物流本质。“要学习日本物流企业对服务品质的追求,要相信客户会为服务买单。”